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 | 第9页 |
1.2 线粒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第9-11页 |
1.3 线粒体靶向药物 | 第11-12页 |
1.4 亚甲蓝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 第12-14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亚甲蓝对过氧化氢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5-30页 |
引言 | 第1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2.1.1 实验细胞株 | 第15页 |
2.1.2 材料及试剂 | 第15-16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1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16-17页 |
2.2.2 MTT法测细胞存活率 | 第17页 |
2.2.3 细胞培养上清LDH活性检测 | 第17页 |
2.2.4 细胞内ROS测定 | 第17-18页 |
2.2.5 细胞内SOD活力测定 | 第18页 |
2.2.6 MMP检测 | 第18-19页 |
2.2.7 细胞内ATP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2.8 细胞内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的蛋白表达 | 第19-20页 |
2.2.9 细胞凋亡检测 | 第20页 |
2.2.10 实验分组 | 第20-21页 |
2.2.11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1-28页 |
2.3.1 不同浓度H_2O_2对RAW264.7存活率的影响 | 第21页 |
2.3.2 不同浓度H_2O_2对RAW264.7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3 不同浓度MB预处理和后处理对RAW264.7存活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4 培养基中LDH活性测定 | 第23页 |
2.3.5 不同浓度MB预处理和后处理对RAW264.7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6 细胞内SOD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2.3.7 MMP检测 | 第25-26页 |
2.3.8 细胞内ATP含量检测 | 第26页 |
2.3.9 细胞中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 第26-27页 |
2.3.10 细胞凋亡检测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亚甲蓝对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0-44页 |
引言 | 第3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3.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32页 |
3.2.2 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 | 第32页 |
3.2.3 指标检测及技术方法 | 第32-36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6-42页 |
3.3.1 肺功能指标检测 | 第36-38页 |
3.3.2 肺湿干重比测组织水肿程度 | 第38页 |
3.3.3 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 第38-39页 |
3.3.4 灌流液LDH活性 | 第39-40页 |
3.3.5 肺组织ROS、MDA含量和SOD活性 | 第40页 |
3.3.6 线粒体肿胀程度、MMP和ATP含量 | 第40-41页 |
3.3.7 肺组织细胞质和线粒体内Cyt C含量 | 第41-42页 |
3.3.8 肺组织细胞凋亡 | 第42页 |
3.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亚甲蓝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44-51页 |
引言 | 第4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4.1.2 材料及试剂 | 第44-45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45页 |
4.2.2 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2.3 指标检测 | 第46-47页 |
4.2.4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4.3.1 模型验证 | 第47页 |
4.3.2 心功能指标检测 | 第47-48页 |
4.3.3 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 第48页 |
4.3.4 冠脉流出液中LDH和CK-MB活性 | 第48页 |
4.3.5 心肌组织ROS、MDA含量和SOD活性 | 第48-49页 |
4.3.6 线粒体肿胀程度、MMP和ATP含量 | 第49页 |
4.4 讨论 | 第49-51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
………………………………………………………
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能完全刊载论文全部内容,如需完整论文内容,请点击下面链接去下载全篇论文的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