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教学思考

一、《预算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1.内容陈旧,缺乏创新。与预算管理和财政支付制度改革相适应,财政部每年都出台一些新的会计处理办法的修订。新修订的会计处理办法应作为《预算会计》教材编制的主要参考依据。然而,目前所使用的《预算会计》教材,编制依据基本上仍然是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没有系统地融入新的会计处理办法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能采用增减内容的方法,删除一些过时陈旧的内容,通过查找最新资料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常常使教学内容显得支离破碎,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小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理论多,实务少。现行预算会计教材各种版本几乎千篇一律,教材内容理论阐述多,实务操作少,例题过于笼统、缺少专业细化,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不便于帮助学生对基本理论进行理解和掌握。没有一套预算会计理论与其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模拟操作教材。

3.理论内容重复。《预算会计》教材与《基础会计》教材中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内容重复较多。

(二)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预算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际处理方式差别很大,需要相应的实践环节以将理论更好地加以应用。但目前很多学校该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缺乏实际操作教学环节,造成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脱离。重理论轻实践是预算会计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1)缺少模拟实务操作的教材。如前所述,现行预算会计教材理论阐述多,实务操作少,缺乏一套预算会计理论与其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模拟实验教材。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缺位。目前,预算会计课程一般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一般授课时数在30-40课时。受课时所限,授课方式主要是进行理论讲授,再安排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采取闭卷考试方法进行,没有相应安排学生进行预算会计模拟实验的教学环节。

(3)学生缺少进入预算会计单位实习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学完理论后没有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因为寻找校外实习基地很困难,很难有政府行政部门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甚至哪怕是简单的了解流程。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4)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预算会计课程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较高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基本上没有亲自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缺乏灵活性。一般高校预算会计安排的课时在30-40课时,而预算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多而繁琐(总的来说分成三部分进行: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而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内容,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在讲授,很少有学生思考参与的机会。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性、动态性、容量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它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了课堂容量,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很多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仅限于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甚至有老师以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板书,殊不知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复习和记忆。

二、改进《预算会计》课程教学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的问题及其原因,改进预算会计的教学应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着手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方式改革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上的改进

1.立足现实,着眼改革。教材内容主要看教材体系是否合理,是否融入了最新的改革成果。考虑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应以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基础,全面介绍我国预算会计的基本核算实务,以近年来财政预算改革的法规制度为依据,将部门预算制度和2007年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等内容贯穿于预算会计基本核算实务中,同时也应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由此引起的预算会计的变化融入到每一章节中去。

2.注重实务操作。一方面完善现有教材,在教材中每章设置思考题、练习题、案例分析,便于学生进行习题和经典案例的练习,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使教师的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有利于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预算会计》实验性教材的建设,完善、丰富实验教材,可以单独编写预算会计的模拟实验教材,以备实践性教学所用。

3.删减重复内容。完善后的教材应深入浅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内容准确。

(二)教学方式上的改进

1.开设模拟实验课程。预算会计同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一样,也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这种动手能力通过学生平常的作业练习很难达到,只有通过大量手工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才能达到。预算会计模拟实验可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预算会计手工模拟。可以模拟一个预算会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分工负责,轮流实习每一个会计岗位。也可以结合预算会计本身的特点,将实验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将学生分成小组,不同的小组分别担任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

2.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可以本校财务处为依托,建立事业单位会计的实习基地。另外有条件可以在相关财政部门建立财政总预算会计实习基地,在各级行政单位建立行政单位会计实习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单位的具体业务,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直接从事预算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克服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造成的就业困难。

3.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校方要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经常从实务界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会计师来校讲学,传授实务操作技巧。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创造条件让教师到行政、事业单位等挂职锻炼,熟练掌握预算会计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预算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积累、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预算会计课的教学方法,没有必要循规蹈矩地系统讲授,系统讲授会造成课程间内容的过多重复,造成一种沉闷的课堂气氛,窒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预算会计课
堂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对比教学法。教师应抓住“预算会计”三基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采用“对比方法”讲清几个区别:预算会计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财政总会计之间、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在对比区别中牢固掌握知识,并学会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

(2)讨论教学法。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学生可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给以总结评价。这样学生可在自学、设疑、析疑、解疑中,获得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真正达到学生自学与教师精讲的默契配合。

(3)案例教学法。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或参考有关资料,收集整理预算会计的相关案例或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增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换位教学法。“师生换位”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互相交换位置,即“学生做老师,老师做学生”。在讲台前讲课的不仅仅只有教师,学生也可以变成“老师”到台前讲课。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讨论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教师的情感融于学生的情感之中。师生换位打破了师生间不可逾越的界限,真正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由新奇、有趣,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以教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

关于作者: 无忧期刊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