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分析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为9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则一直保持在70%以上。受我国资源结构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一消费结构在近五六十年内难以改变。煤炭作为一种非再生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地表沉陷、废弃物矸石排放堆积、外排矿井水、井下废气排放等形式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我国经济今后的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推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我国煤炭资源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同时,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整合煤炭资源,延长煤炭经济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经济。根据煤炭资源的使用目的,煤炭的用途总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动力煤,一类是炼焦煤。动力煤的主要包括:(1)发电用煤。根据调查,我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左右。电厂通过燃烧煤炭,将煤的热值通过技术设备转变为电能。通常表现为火力发电厂。(2)工业用煤。主要表现为蒸汽机车用煤、建材用煤、一般工业锅炉用煤、冶金用动力煤。(3)生活用煤。主要为冬季取暖之用。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而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因此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通过对煤炭资源用途的分析,我国煤炭经济产业链目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I、煤炭—焦化—钢铁产业链;II、煤炭—电力—工业/生活产业链。首先,煤矿进行煤炭资源开采,将那些品质好、含硫量低的优质煤直接送去焦化或作为电力煤输送出去;其次,那些不好区分或含有一定杂质的煤炭被送去洗煤厂进行清洗、筛选,挑选出煤质相对较好的原煤,将其分类为炼焦煤和动力煤。最后,剩下那些煤质差、含硫量高的煤炭往往被掩埋或直接给扔掉了,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煤炭经济的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决扭转粗放经营的老套路,走出一条投入小、产出多、消耗低、质量高、污染小、效益好的集约型发展道路。靠增强内涵来获得增长,这样既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又有利于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延长煤炭经济产业链,将传统“资源一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非线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和最小程度的排放污染物。

为此,我们构建了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型。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是一种“矿产勘查一矿产资源一产品一再生矿产资源一最终排放”的反馈式流程,重视生态效率,挖掘资源潜质,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矿物的处置与堆存,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废物产生量的最小化,强化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首先要开展多目标综合勘查,提高开采质量和效率。使用先进理论、仪器,提高勘查质量、开采率、收回率,降低剥采率、贫化率。适度选择煤矿规模,提高回收率,采用先进工艺,节能降耗,保持适度开采规模,提高适应性,达到标准化。积极回收煤炭资源周边的有用元素,尽可能减少矿产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其次,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外部不经济性和环境成本。例如:对于煤矿矿井中的瓦斯加已科学引导使之转变燃料;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炼焦和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水,避免热能的白白浪费;焦化后的废渣可用于制作空心砖等。最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传统的煤炭企业主要以煤炭开采为主,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以出售原煤为主,企业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煤炭市场,一旦煤炭市场低迷不振,企业经济效益将急剧下滑。

通过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既可延长煤基纵向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增强煤炭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可横向拓展,增强集聚能力,发挥规模效应,开展多元化经营。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更重视工业资源的减量、循环再利用,其产业链设计为“煤电一体化—重化工—精细化工”。一方面延伸煤炭下游产品,拉长煤、电、高能耗产品的产业链,变出煤为输电,将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逐步形成电能、热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系,在转化过程中提高煤炭附加值;另一方面,以煤炭为原料,开发衍生产品,如焦炭、甲醇、炭黑、化肥等多种煤化工产品,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以“煤电一体化”为基础,逐步发展以焦化厂为基础的“重化工”阶段,最终延伸至轻纺、制药、建材等多种相关产业的“精细化工”阶段。三个阶段均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将发电厂作中各个环节能量流动的纽带,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从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关于作者: 无忧期刊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