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下的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摘要:心理学为培育社会心态提供了新的视角,领导干部社会心态的培育要以他们的积极社会心态为出发点,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力作用的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积极心理的塑造。这样有助于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心态健康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心态基础,为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社会心态环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我国在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之一就是社会心态问题。总体而言,我国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态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自2006年起,我们的党、政府和社会都在关注和努力进行社会心态方面的研究培育工作:2006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2017年党的报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定期的《社会心态蓝皮书》等。作为一个特殊的重要群体,领导干部社会心态积极与否,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和谐,还关系着社会氛围的形成。培育领导干部积极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变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在社会上起到带动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心态基础,同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环境,有助于党政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能力水平的发挥,有助于公共权力的履行,推动国家治理与改革进程。

一、积极心理影响下的社会心态培育

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学者都对社会心态进行了研究,但学术界却并未就社会心态的内涵达成统一的共识。心理学也在积极探索和界定社会心态,如“社会心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作用于社会群体,产生的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感受与反应”[1]79-83。“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社会中多数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成为影响每个个体成员行为的模板”[2]104-124+244。从这些界定中可以看出,社会心态是一种具有时效性、普遍性、对社会成员具有影响力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反应。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积极心理学也为培育社会心态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领导干部的社会心态进行研究,有助于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心态健康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1.要注重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传统的观点更多关注于如何消除消极的社会心态,而忽视了对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以积极的视角去解释心理现象非常有利于整体心态的培养。尤其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都会给社会和民众的思想和观念带来很大冲击,使其出现社会心态问题,但是大多数研究更为集中在社会心态消极的一面。对消极的一面过分关注就会让大家对社会心态的评价出现偏颇,而积极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社会心态的新视角,研究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这样才能扩大积极社会心态的影响力,让社会心态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要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生活得快乐、成功与有意义。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1]79-83。美国心理学家桑雅•吕波密斯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心存感激、时时行善、品尝乐趣、感戴良师、学习宽恕、爱家爱友、照顾身体、逆境自持共八项具体可行的做法。拥有积极心理品质能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的生活,正与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目标不谋而合,积极社会心态是为了能够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3.要正视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正向的、积极的、具有潜在的能力和力量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更受积极心理学家的重视。因为积极人格特质能够消除人格形成过程中的消极因素,有助于增强人们解决困难的能力,有助于增进人们的积极体验,有助于培育人们良好的自尊,同时还有助于保持人们乐观向上的心态,树立积极的价值生活理念,这些都能更好地为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4.要关注积极情绪的体验作为社会心态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社会情绪包括了基本情绪、次级情绪、情绪氛围。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如幸福、快乐、乐观和希望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积极的体验在社会心态中起到了动力性的作用,能让社会在一定氛围下形成情绪氛围。在心理学上,焦虑、紧张、沮丧、愤怒、恐惧等情绪都被称为负面心理情绪,这些情绪除了会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与态度之外,也会令个人身体感觉到不舒适,使脑细胞释放出肾上腺素和皮质固醇,大脑的运作能力会降低,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开展。5.要注意积极社会环境的创造积极心理学不仅强调人内在的力量,还强调内外的互动性,也就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为发展原动力的内生力量,它不仅仅为社会心态培育提供原动力,还能为外在环境提供支持。虽然人不是环境刺激的被动适应者,而是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但仍不可忽视环境在塑造人们心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同时还要重视个体心态和整体环境的积极互动。

二、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性

党政领导干部或简称为“领导干部”,是乡镇和科级以上在领导岗位上的干部,他们是社会上处在领导岗位的特殊群体,因而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对领导干部进行社会心态的培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期,社会的各种矛盾、各种社会思潮交织,作为为政一方的领导干部,除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外,还应努力打造健康、阳光的社会心态。只有拥有健康的社会心态,才能为做好一切工作提供基石。自2006年以来从十七大报告、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八大报告到报告,都在强调社会心态建设。如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认真地开展领导干部社会心态的培育显得至关重要。

2.领导干部群体中存在消极社会心态和不良心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总体上,我国的社会心态良好,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消极社会心态:普遍的社会不公平感[4]8-10。这种不公平感存在于许多民生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财富分配、就业等。压力、紧张、怨恨、不满、偏激、失信等不良心态也存在于领导干部群体中。其消极心态可能成为破坏社会结构和变革社会文化的集体行动的动力来源。引导基层党政干部正确认识自我,校正价值取向、化解偏激行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范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心态的
调控、引导和外化作用,有利于社会变革、变迁和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迫在眉睫。

3.民众的积极社会心态需要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引领社会上存在着由权力导致的不公平而产生的不满情绪[5]8-10,尤其在对待贪污腐败问题上,整个领导干部群体为少数腐败分子背了黑锅;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民众迁怒于政府管理者;信息社会,民众的不满情绪易在不同群体中蔓延并泛化;这些都成为领导干部面临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亟须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而要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首先要培育他们的积极社会心态。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措施

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培育领导干部的积极社会心态,应根据新时代的特点,采取以下几项针对性措施:

1.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领导干部的激励、调适和引领作用我国学者马向真认为,正是因为道德价值建构与社会心态塑造之间的同向互动关系,道德价值的建构就必然随之带来良好社会心态[6]5-10+126。得到各个阶层认同、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断创新的,是与时俱进的,是主流价值观点的正确选择,同时也是培育社会心态的重要准则,能够有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因此在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组织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建立坚定并正确的价值体系,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和荣辱观。

2.要加强领导文化建设,优化领导干部社会心态文化力是一种能够持久、有效发挥作用的力量,它在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领导文化建设更应该强调从他们的心灵出发。通过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提升和心智的开发来调节和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规范人们的基本信念和原则[7]112-114。我国学者也从文化角度提出社会主义心态建设的一些建议。如用中国精神铸造良好品格,改变社会认知和疏导社会情绪,激发斗志,培育自尊自信的良好社会心态[8]34-37。因此在培育领导干部积极的社会心态时,应让他们不断钻研,学习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发挥文化的力量,通过“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无须提醒的自觉”的文化素养的感召、浸润来建构理性精神,指引心态的良性发展。

3.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积极心理的塑造加强领导干部积极心理的塑造可以从积极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增进积极情绪的体验等方面进行。社会心态具有弥散性的特征,因此要做好社会心态测评,掌握相应的规律。既要帮助领导干部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社会心态水平,又要帮助领导干部了解自身在社会心态上存在的风险,可以较为系统并全面地了解领导干部当前的社会心态状况,并对潜在的社会心态风险也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这是我们进行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拥有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领导干部在与社会成员交往互动时,能扩大心理影响,从而引领对方形成积极的社会心态。当人们普遍具有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时,就能够促进人们和谐关系的形成,从而促进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由于领导干部积极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的培养主要影响因素是自身的性格特质、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在领导干部积极心理的塑造上,不仅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有组织甚至整个大环境为他们积极心理的塑造保驾护航。领导干部自身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加深积极的自我认知、培育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增强积极的自我适应能力;个体若能客观评价和认识自身,就会表现出更少的自我防御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就更强。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正确地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自我,进而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领导干部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同时还需要增强积极的自身适应能力,也就是能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快速调节自身适应周围环境。积极的自我适应能力对领导干部在工作、人际交往、应对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在增强自身适应能力的过程中,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正确地认识压力,培养自己的积极思维并学会自我调适,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促使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四、结语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领导干部都应该保持初心不改、保持积极阳光的社会心态,以人民享受美好的生活为目标而奋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义无反顾的奋斗姿态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益富,潘孝富.中国人社会心态的经验结构及量表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3(1).

[2]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4(1).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朱力,朱志玲.现阶段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及疏导对策[J].人民论坛,2014(8).

[5]姚伟.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新发展概观[J].理论月刊,2020(8).

[6]马向真,张雷.道德价值建构与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7]徐巧英.领导文化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1(12).

[8]陈虹,朱志明.试论以中国精神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实现中国梦路径探讨[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作者:茅飞珠 单位:中共三明市委党校

关于作者: 无忧期刊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